最近有一位客人,拿了一片滿厚的亞杉原木板來請我們做桌腳。完成品真的是美到爆表,但是,但是,但是........還是要趁這個機會來分享一下當木材沒有做好乾燥處理,會發生些甚麼狀況吧~~先來欣賞一下成品(看起來爆美的)!!!

P_20190521_135218.jpg

P_20190522_144341.jpg

還記得以前在美國的時候,每次幫朋友搬她的大鍵琴出去演奏時,從她家出發,放到演奏廳,第一個動作不是開始演練,而是兩個人開心地出去吃點東西,到附近晃晃。而大鍵琴---需要將它孤獨地留在舞台上,經過數個小時等我們回來。這數個小時,就是在等大鍵琴「適應」表演廳的溼度、溫度,讓木材跟周圍環境達到一個平衡時,才能開始彩排。

因為大鍵琴是文藝復興時期跟巴洛克時期流行的樂器,所以大多會在音箱、琴蓋內外四周,畫上華麗的樣式來彰顯宮廷氛圍。也就是說,木作的部分,其實已經有保護漆跟顏料完全覆蓋住了。即便在這樣層層包裹的情況下,只是換個環境,都還要讓木頭去「融合」新的環境跟空間了,更何況是砍下來不久的材料呢~~(其實所有木製樂器都是這樣的,像是提琴類,也就是為什麼博物館要做濕度控制)。

木板的乾燥,其實不是要把裡面水分全部蒸乾(全乾就像是木炭一樣,會粉碎的!!),而是要烤到與你的使用環境溼度達到「相對的平衡」,才算理想。木頭是有毛孔的,本身就會「吸濕氣、排濕氣」,板子越厚,水分會從裸露在空氣的切面處散失,但是中間很厚的地方,還沒接觸到空氣,排水沒有那麼快,於是材料伸縮失調,互相拉扯,就會產生裂痕。

P_20190515_132711.jpg

P_20190515_133005.jpg
(其實客人拿板子來的那天,光是手摸,就感覺潮潮的,一直有種不妙的fu。哇~濕度竟然26%)

pine and oak moisture.jpg
(工坊其他板材濕度)

moisture.PNG
(歐美大陸型氣候,空氣乾燥,木材乾燥完的百分比要求更低)

因此,木材的含水率最好控制在「當地」的平衡值。 歐美大約是8~10%。而台灣地區由於濕度高,木材的平衡值約在14~16%含水率。 所以使用進口材料做成的家具,遇到像去年連下3個月雨的高雄,或是梅雨季的台灣,抽屜、門片就會卡卡的。這都是因為木材吸濕膨脹所導致的。

以下這張圖(取自網路,已找不到原網址了~~Sorry),通常是理想中的取材方式。

248185768_o1.jpg

紅色線條接觸到的板子(弦切),切面紋路有如山形,類似下圖:

P_20190530_160247with text.jpg
顏色深的紋路(尤其是樹結)跟淺色區域比起來,紋路深的,硬度比較高,密度也高;淺色部分密度低、鬆軟、毛孔粗。

綠色線條的板子(徑切),切面紋路為直條紋,類似下圖:

P_20190530_224832with text.jpg
綠色線條板子(徑切),切出來的紋路樣式是直條紋的,雖然紋路沒有弦切來得漂亮,但是卻比較堅固,變形率較小。
當板子遇到溫濕度變化太大,或是存放條件不良,就會呈現彎曲或翹曲。

3types of crooks.jpg

原木取材後,一是拿去乾燥廠做人工乾燥,另一是自然乾燥。厚度不同、木種不同,乾燥的時間也不同。整支原木沒有剖開,尤其是樹徑大的,放了再多年,剖開後,中間有可能都還是濕的。我們就常常開玩笑說,有些材料恐怕要等孫字輩的,才能使用。而剖開的板子,自然乾燥的話,

乾燥時間起碼都要以「年」來計(建議6公分以下厚度),每片板子之間要架角材,以利通風。

送乾燥廠乾燥的部分,因為我們這邊沒有在處理原木,而是以乾燥好的進口實木拼板為主,所以這方面還需多加了解。但是只知道乾燥完的板子,還是需要放在即將施作的環境中一段時間(看厚度),才能施作。這個動作叫「回潮」,就像大鍵琴到一個新環境要再適應的道理一樣,乾燥廠的環境溫濕度一定跟我們要施作的環境溫溼度不同,所以拿回來的板子不能馬上施作。

那麼,沒有乾燥好的板材,會發生甚麼情況呢?乾、裂、變形,這些都還能補救,我比較怕的是長霉、蟲蛀或腐敗。像這次的亞杉板(後來上了5道的水性漆封起來),一面打磨,水氣就一面出來,增加打磨作業的困難度,連上漆時,端面都可以看到水氣冒出來的泡泡痕跡。所以也只能跟客人說明以後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囉~~

後記: 好的原木生長時間長,百年甚至千年,所以在處理跟製作上,最不缺的也是時間,這樣才能讓你心愛的木種表現出最美好的一面歐。

arrow
arrow

    春語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